近日,为期三天的中央驻闽媒体调研采访活动在三明泰宁正式启动。中央驻闽媒体调研采访团首站抵达泰宁际溪村,深入了解际溪村生态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
杉城镇际溪村位于泰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际溪村曾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村民生活主要依靠种粮种烟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要依靠政府帮扶。近年来,际溪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实施“耕读李家”项目,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成以“一座丹霞山乡、一脉岩穴文化、一处心灵静地、一方农耕乐园”为特色的生态宜居乡村。
一、闽台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际溪村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振兴新路,2014年底聘请台湾上趣智业团队开展陪护式规划建设服务,团队以丹霞水乡的田园风光和尚书故里的人文底蕴为依托,有机融入农耕、禅修、运动、养生等元素,在长7.5公里、房源4平方公里闭环圈内,尽可能保留村庄原有肌理,保护性地开发资源。际溪村还启动台湾自然教育工坊改造、台湾黄花菜种植基地(忘忧谷)等闽台产业融合项目,植入台湾手工皂制作、经络理疗等业态,并着手后期文创产品开发。台湾团队参与地方村落规划设计项目,探索实践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台湾大学生实习提供岗位,让台湾青年更多地接触大陆的发展机会,促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耕读李家”品牌效应,突出对台特色优势,整合优质资源,高起点、高水平组建“耕读学堂”。
二、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际溪村深入挖掘李纲、李春烨、江日彩等历史名人在此地隐居耕读的文化底蕴,以文化吸引游客、以文化带动旅游,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内涵。对多处遗址、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建设田园主题民宿、接待中心、公共休闲广场、田园景观等,打造集创作、休闲旅游、森林康养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年接待游客10 万多人次、写生创作8000人次。通过“资源变资产、民房变民宿、村民变股民”的方式,鼓励村组和农民积极参与“耕读李家”项目的开发建设。据介绍,如今,全村从事旅游业村民300余人,开办农家乐4家、民宿23家,床位208个,村集体收入从不到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曾经的6000元增至1.8万元,实现了富村与富民的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