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度法治工作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来源:泰宁县发展和改革局 时间:2024-12-31 11:46

  根据《中共泰宁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2024年度法治工作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局党组始终坚决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局领导班子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和党组织中心组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统筹谋划同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融入到工作当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制定《2024年泰宁县“诚信三明”建设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的通知》,2024年共开展线下宣传活动274场,诚信案例宣传205篇。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及时收集3216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至“信用三明”网站。助力诚信经营企业贷款,引导中小微企业在“金服云”平台注册并发布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共新增“金服云”平台注册企业531家,成功融资额度5.2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组织部门、乡(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走访,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已走访企业7980户,走访企业占比达86.41%。

  三是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千人进千企”“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设立民企联系点10个,解决问题200余个,助力德微科技公司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2020万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行动,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5.3亿元,其中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性项目28个、获得资金4.3亿元,推动竹产业链等50个事项列入省级以上政策支持范围。实施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竹制品、水资源和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完成大田乡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晋泰新材料新能源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培育三大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11家。开展“泰宁晚茶”青岛啤酒节、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系列活动23场次,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新招引电商企业21家,全年开展直播1.1万场次,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1亿元、增长87.5%。

  四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窗通办”改革,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模式,目前全县入驻网办大厅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102项,时限平均压缩率94.07%;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数占比84.55%;行政许可事项“两跑”占比100%。提升一张网运行,按照“五级十五同”标准化目录,全县共绑定发布事项2102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专窗事项,明确各部门业务对接人员,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一件事”专窗综合服务能力。公开受理窗口服务电话,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问题做好解答引导,加大“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宣传力度。

  五是推行项目代办服务。泰宁县政务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项目代办中心三中心合署办公,实现项目从意向投资到落地建设再到竣工投产的无缝衔接服务。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代办员、一包到底”的工作模式,最大程度整合人力、财力等资源,组建了项目代办专班,通过推行“容缺受理、提前审查、并联审批”等审批服务,有效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环节,实现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 100 天”、竣工验收“最多 30天”的成效,今年来,协调有关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人员集中现场办公30余次,服务项目共计22个,涉及项目总投资24.85亿元。

  是加强典型宣传推广。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推广,结合我县实际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三明:泰宁县项目代办服务 助推企业落地“快马加鞭”》作为典型案例被省“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刊推广,《三明市泰宁县坚持“四个聚力”打造文旅市场优质营商环境》被全省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推广,福建省科技厅公众号“福建科技”转发《泰宁县:探索科技特派约束机制,率先在全省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泰宁县建立“背包法庭”入选《福建乡村振兴实操案例》,福建三明泰宁探索创新古城“建管用”机制入选《福建改革情况(第106期)》。

  二、2024年存在问题

  一是政务效率还有待提高。“一网通办”层次仍不够高,公安、税务等部门使用自建系统办理业务,其数据仍未与省网办大厅实现对接,“一件事”办件难以实现。二是个别部门对电子证照的生成工作不够重视,实际办件生成的电子证照不合规。三是公平竞争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如,一些部门在涉及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对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理解不够深入,制定的政策部分内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有关规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组织保障上再发力,落实政务服务改革深化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智能办“五办工作法”,持续梳理“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清单,压缩审批时限,提供更多“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提高“跨域通办”水平,依托e三明平台推进智能审批模式。进一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积极配合省市工作要求并会同县有关部门逐一细化任务,明确完成时限,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配置完善,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进一步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大对各单位推进改革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跟踪问效,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二)在简政放权上再发力,营造公平发展氛围。坚持放管结合、以管促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严厉打击扰乱中介市场的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加大线索排查,营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营商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充分利用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提升我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能力和水平,督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及时整改。开展问卷“大调查”,在全县各类市场主体中开展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我县营商环境存在问题的真实情况;开展企业项目“大走访”,切实了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深入查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三)在提升服务上再发力,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围绕“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政企合作等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持续强化项目代办专窗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妈妈式”代办服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代办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以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心服务、精准服务,助力项目落地加速度。加大信贷支持,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