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泰宁县政府 时间:2012-11-05 10:20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4日在泰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泰宁县人民政府代县长郑剑波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攻坚克难持续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两次数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罕见的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攻坚,泰宁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里,泰宁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泰宁路径”(2)成为全国第五个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被广泛推广,泰宁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五年来,泰宁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继续保持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五年来,泰宁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坚持科学谋划,沉着应对,化危为机,县域经济实现稳步较快发展,进入全省中等发展水平县行列。预计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2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2007—2011年,下同)实现翻番;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是2006年的3.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年均递增20.8%;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36万美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均比前五年(2002—2006年)翻两番。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年均递增26%,工业园区完成土地开发4000亩,基本形成“一区三园”(3)发展格局,南方林业在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4)成功上市。2011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亿元,年均递增5.7%,茶、菌、鸡、渔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70%以上耕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7880元、7550元,年均递增15.7%、11.3%。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兴县持续推进。五年来,坚持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举全县之力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以卓越的业绩领跑“中国丹霞”(5)申遗全过程,并多次在关键时刻有效作为、力挽狂澜,成功摘取了世界自然遗产桂冠。在全省率先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成功打造并举办了3届全国唯一以“中国丹霞”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及系列活动,旅游人气快速提升,2011年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6)实现90万人次,年均递增11.9%,旅游收入17.2亿元,五年实现翻两番。策划实施了具有旅游特区概念的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金湖旅游度假区加快成型,风洞大坝、游客服务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竣工,慈航宗教文化园、若九天旅游休闲综合体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有序实施,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7)并顺利通过验收,旅游业步入转型升级的成长期。
——全力以赴抗灾抢险,灾后重建全面完成。五年来,先后遭遇了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和2010年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洪灾。面对罕见灾情,全县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最快速度地恢复了灾区秩序,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特别是2010年的特大洪灾,给我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全县上下把恢复重建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广泛争取福州市、福清市及社会各界的捐资援建,采取强有力措施克服了资金、建材、劳力不足和工期紧张等困难,顺利完成了2603套(座)受灾户住房、城区3座主桥梁和“8个百”修复工程(8)等全部重建项目,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弘扬创新城市规划建设风格,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泰宁城乡建设模式成为全省先进典型。创新推出“6+3”新农村建设模式(9),培育打造了“四条示范路带”、“四大特色文化村”(10)等新农村精品典型,新增1个国家级、5个省级生态乡镇。五年新增城区面积1.83平方公里,完成旧城改造33.1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了以“三河六岸”(11)为主体的城市景园体系,“海西最美山城、三明最靓看点”初步形成。向莆快速铁路、建泰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五年改造省(县)道130公里、通村公路137公里,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污水处理厂、220千伏新胜变(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
——民生保障逐步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年来,着力改善民生,集中财力办成了4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享受到更多社会发展成果。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老年农民养老补助、干部职工医疗互助等全面实施。累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项,在全市率先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12)和“3+1”工程(13)全面实施,新(迁)建城区3所学校,泰宁一中被确定为省一级达标高中。县医院、中医院分别跻身二甲综合医院和二甲中医院行列,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和94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金湖”特种邮票成功发行,“三馆一校”(14)、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上青乡(桥灯)、大源村分别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完成。顺利完成第6次人口普查并通过国家验收。农村安全饮用水、移民后期扶持、保障性住房等惠民项目较好落实,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完善。“平安三区”(15)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和群防群治防控网络更加完善,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县”称号。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跻身全省文明县城,并被推荐为全国文明先进县。双拥共建、国防后备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外事侨台、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史志、老龄、妇女、未成年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依法行政持续加强,政府形象得到提升。五年来,狠抓政府自身建设不放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政府形象。顺利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以“五治五促”(16)为主要内容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联审联办、容缺预审(17)制度,行政效率持续提升。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落实《廉政准则》,进一步规范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18)的开局之年,也是第十五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总体部署,全面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简称“比增”,下同)1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增26.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增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增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7.3%,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比增66.1%,金湖单点游客突破30万人次,旅游收入比增3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3%,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分别比增8%、12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增12.5%,城镇登记失业率2.8%,人口自然增长率6.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一些重点领域和项目取得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各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6家,新增长点得到较好培育;“七大战役”的212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6亿元,90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汉堂系列保健食品、兴灵塑木、粮食储备库(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迎宾大道、四中沿河道路建设和音山至邵泰交界、城关至池潭、水际至江坑等公路改造项目竣工,交通条件得到改善;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近4亿元,存贷比突破70%;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三泰食用菌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一点石”成为省著名商标;完成植树造林8.5万亩,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省级森林县城通过验收;对台交流取得实质性进展,台湾日月潭的“大金湖”号和泰宁大金湖的“日月潭”号游船联袂首航成功。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和县政协支持下,在历届班子工作的基础上,全县人民齐心拼搏、科学发展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团体,向倾情支援泰宁抗灾重建的福州市(福清市)、省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向省市属单位、驻泰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泰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县域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县域经济总量小、财力薄弱,缺乏一批有效支撑发展和财源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招商难、落地难和建设慢、投产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旅游配套要素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企业规模小、集聚度不高,农业产业化层次低;城市管理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仍有不足,少数干部的发展理念、服务效率和运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执着追求,坚持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生态至上的环保观念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毫不动摇、毫不放松,认准的事全力以赴,不达目的不罢休。二是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理念,认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树立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和争第一、做唯一的创建理念,以特色促优势,以个性占先机。三是必须坚持敢定目标、敢攀高峰的创业风格,敢想敢上,敢拼敢抢,以先行先试的胆识气魄、求佳求精的严谨态度,实现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超越。四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在求真务实中破解难题,在真抓实干中奋勇争先。五是必须坚持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结氛围,不管是申报世遗还是抗灾重建,始终坚持对上感动、对外联动、对下调动,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进,强力攻坚。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这些宝贵经验,把泰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我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推进大建设、大转型、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市第八次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项目强县、品牌兴业”的要求,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凝聚人心,以项目衡量业绩,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靓县”战略,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业和服务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泰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达4亿元以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中上水平;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的特征更加凸显,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实现翻番,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0%;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当前,全国上下正处在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周边县市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今后五年,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突出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泰宁唯有突出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唯有加快发展,才能不断赶超标兵、甩掉追兵;唯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泰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增强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长远眼光、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努力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要张扬发展优势。泰宁拥有足以实现赶超的独特优势。一是品牌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泰宁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2块世界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等18块国家级旅游品牌,而且聚集了包括精神文明、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一批全国性品牌,泰宁的知名度正稳步上升。二是旅游资源优势。泰宁拥有6大门类、44种,占总类型60%以上的旅游资源,且资源组合度高、休闲性好,具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资源条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空气清新、水源洁净。三是人文优势。泰宁历史悠久,地域文化独具魅力,人文底蕴深厚,泰宁人民自古崇文尚德、淳朴诚信,特别是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倡导“求实求新、求佳求精”的时代风貌,在“申世”、“申遗”(19)和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工作中形成了宝贵的创业精神和抗洪精神。我们将充分运作好这些优势,以优势扩大影响,以优势提升层次,以优势引领发展,实现优势效应最大化,成为助推泰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要把握发展定位。围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安养休闲小城”的战略目标,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五个具体定位:一是国际旅游目的地。突出国际化发展方向,推进旅游要素全面转型升级,旅游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产品更具特色,泰宁丹霞的大美形象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游客总量跻身全国重点旅游区中上水平,省外、境外游客比重大幅提高。二是旅游产业聚集区。适应旅游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古城体验、疗休养生、宗教禅修、水上运动、山地探险以及 、马术等休闲产品体系;大力发展旅游金融、旅游地产等现代旅游服务业和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高端新兴服务业,带动房地产、酒店、餐饮、购物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推动工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工业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真正形成“旅游带百业、百业促旅游”的格局。三是生态建设先行区。坚持生态优先,严把项目准入生态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发展健康养殖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切实保护好泰宁的碧水蓝天,把泰宁打造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的先行区域。四是城乡建设示范区。提升完善泰宁城乡规划建设模式,继续弘扬和创新新徽派建筑风格,加快中心城区的景观化、人性化、休闲化、功能化提升和城西新区综合体建设,提升集镇和乡村建设品质,打造风格独特、环境优雅、设施优越的城乡规划建设示范区。五是文化繁荣新兴区。更加注重群众性文化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挖掘和传承独特的地域文化,加快建设摄影、写生、书画、影视创作基地,承办一批山地户外运动、水上项目等国内外赛事,把我县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
三要优化发展布局。总体按“一带、两区、多组团”的思路,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产业和社会结构,形成人口、产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县域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一带”,即旅游经济带,沿上清溪和金湖旅游公路两侧拓展,重点发展旅游、商务、养生等产业,形成旅游产业聚集带。二是优化“两区”,即城市核心功能区,作为泰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宜居产业;特色乡村功能区,重点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扶持发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经济体,把广阔农村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游览区。三是建设“多组团”。实行差异化建设、特色化发展,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生态工业、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现代服务、商贸物流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区域组团。
四要把准发展方向一是外向化。抓住扩大开放这一主线,扩大经济外向度,力争央企、外企、民企把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布点泰宁。拓展“两水、两园、两人”(20)对台合作交流平台,把泰宁打造成为海峡交流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坚持世界眼光,着力推动城市建设、旅游设施、休闲度假、节庆赛事等向国际化发展。二是特色化。立足旅游发展,用好比较优势,着力推动旅游产业化,突出发展符合旅游县取向的特色工农业,以特色赢取竞争优势,多拿单项冠军。做活泰宁古城,突出抓好旅游服务业和休闲业,把泰宁打造成悠然自得的“安养慢城”。三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资金和项目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构建互补协调、和谐共进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四是幸福感。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民生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大力营造舒适悠然的生活环境、和谐有序的安全环境、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丰富的文化环境、充满关爱的人文环境,打造“幸福港湾、安康泰宁”。
五要筑牢发展支撑一是基础设施支撑。全力支持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建设城乡主干道、景区道路及供电、通讯网络等战略性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流域治理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县域发展的支撑力和承载力。二是发展平台支撑。做大泰宁工业园区,打造支撑生态工业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强力推进海峡旅游(泰宁)产业园建设,做活金湖旅游度假区,突破发展度假型、体验型等高端旅游项目;做优海西丹霞文化产业园,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是重大项目支撑。按照做实、做好的要求,在旅游休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做成一批、盯紧抓实一批、策划储备一批项目,保持投资的持续性。四是城市新区支撑。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城西新区,以综合体建设为基本元素,拉开城市发展新构架。五是人才智力支撑。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待遇,完善各类奖优政策,着力培养和留住一批本土人才,引进和集聚一批急需紧缺人才,确保人才总量明显增加、结构不断改善、素质显著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六要破解发展难题一是激活发展主体。重视和发挥民资力量,定期筛选推出一批优势项目,吸引民间资本通过独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壮大民营经济。广泛集聚民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和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迸发。突出依靠民力,着力增强群众闯市场、谋发展的能力,发挥群众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的潜力,形成推进泰宁跨越发展的合力。二是突破要素瓶颈。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和项目建设资金瓶颈。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耕地流转和土地收储,强化集约节约用地,突破用地制约。扩大“订单培训”(21),加强区域劳务合作,缓解企业用工不足。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增强泰宁对资金、项目的吸引力。
2012年:继往开来加快发展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主要景区游客接待量增长30%,出口总额增长10%,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05%、4%、6.8‰以内,城镇化率44%,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开工量680套,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18人以内。
  2012年政府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依托优势,放大优势
 围绕在省市发展格局中有优势、有影响的领域,扬优成势,领先争先,凸显泰宁在海西发展中的站位。
1、壮大游客总量,增强旅游实力。持续释放旅游品牌影响力,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抢市场。开拓大市场,继续深挖省内和江西等传统市场,重点做大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统筹开发广东市场和以台湾为主的境外市场;建设大通道,加强武邵、福银等高速公路沿线市场促销,提前策划向莆铁路沿线市场,实现游客的大量进入;做好大宣传,继续投放央视和重点目标市场主流媒体旅游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主题营销活动,确保客源稳定增长。兴业态。顺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围绕山地休闲度假和安养休闲小城定位,重点抓好古城综合开发、若九天旅游休闲综合体、金湖旅游度假区等在建项目,突破运动休闲、丹霞山乡运动时尚新产品,启动金湖帝豪水上运动、国际户外运动基地建设,丰富酒吧、茶吧、书吧、咖啡吧等休闲网点,发展旅游新业态。优品质。加快旅游产品提升,积极培育动感大金湖、灵秀古明城、心灵上清溪、野趣大峡谷等特色产品,增强景区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完成北片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提升城区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以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培养和引进一批旅游营销策划、酒店服务、景区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
2、建设最美山城,凸显城市张力。以全省学习泰宁城乡规划建设经验为动力,主动拉高标杆,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完善、提升各个层次规划,加快把泰宁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安养休闲小城。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完成金湖路、和平北街建筑立面改造,推进古城区、红军街收储修复,加快岭上街等“城中村”旧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改造和平北街、和平南街等主干道和小区道路,实施“点、线、面”整治和建设,抓好一个城市社区和两个农村社区、一条过境公路绿化、一条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建设,增强城市宜居、宜游功能。实施“绿上添花”(22)和景园提升工程,高标准完成芦峰山景观公园改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西新区开发。加快迎宾大道两侧土地收储,以综合体为基本单元进一步优化城西片区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张家坊房地产、上戈小区、企业办公集中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同步跟进路网、管网、绿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城西开发步伐。精细化管理城市。建立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小区物业管理,逐步实现城市公共绿地养护、街道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市场化管理。实施全覆盖、全天候城市管理行动,对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实行全天候流动管理,做到重点街区不空挡、小街小巷不遗漏。全面推行“勤小修、少大修、不断行”的市政设施管护机制,减少对城市正常秩序的干扰。
3、打造文化靓点,放大文化魅力。继续实施文化靓县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文化繁荣。塑造文化精品。启动明清古建艺术文化项目,把明清古民居文化村打造成古建文化的亮点。高水平筹办好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提升“爱在海峡”两岸新人秀等系列活动,推进对台文化交流。建设文化景观。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梅林戏、傩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建成慈航宗教文化园,加快建设红军革命历史纪念馆、梅林戏遗产展示中心,抓好文庙等文化景观建设,展示古城历史风貌。发展文化产业。以海西丹霞文化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广播影视、书画创作、体育健身等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引导各类文化工作者到泰宁采风创作,催生一批具有泰宁地域文化特征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改善文化民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抓好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农村电影放映等项目,推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强力突破,快速突破
 认真研究分析县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强化举措,有效运作,力争实现大突破,打开新局面。
1、突破工业经济。着力做大平台、做强个体,实现工业总量和质量“双突破”。做大园区规模。持续推进大洋坪、朱口工业园扩容,全面完成大洋坪至火车站互通道路、污水处理厂至大洋坪污水管网和区内配套工程,提升园区综合功能。加快在建的10个入园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新引进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入园,确保年内8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值2.5亿元。培育壮大产业。继续抓好生物医药、旅游商品加工、门业制造等产业项目集聚和链条延伸,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兴灵塑木、石乳甘泉、状元红木艺等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金湖炭素、恒立门业、天顺祥木业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市场等方式快速扩张,打造1—2家产值突破3亿元的重点企业。支持南方林业二次上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企业集团。提高产业效益。突出抓好陶金峰新材料、汉堂制药等技术创新项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促“大金湖”、“恒立”创建国家驰名商标,引导企业争创一批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在巩固拓宽国内市场的同时,突出抓好国际市场开发,力争全年外贸出口突破5500万美元。
2、突破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和品质。水利当先。稳步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以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为契机,以构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农(烟)田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地扩容。培育优势产业,实现年养殖乌凤鸡300万羽、新种茶叶5000亩、栽培食用菌3000万袋以上。加快土地流转,不断扩大提升烟叶、雷公藤、锥粟、笋竹等农业示范基地。龙头增效。扶持山天畜牧、金湖渔业、金湖生态茶等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省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鼓励三剑峰、一点石等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发锥栗、乌凤鸡、笋制品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品牌提质。推动一批优势农产品开展地理标志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推进雷公藤、乌凤鸡等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打响“泰宁状元红”茶叶品牌,发挥金湖有机鱼、朱口小籽花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现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突破重大项目。着力攻坚大项目、好项目,突出解决项目落地难、建设慢等问题。精心策划储备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重点围绕水利建设、工业主导产业、休闲旅游、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民生经济,策划储备一批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项目支撑。招商引资转化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与央企、外企、民企 “三维”对接,围绕旅游休闲、旅游商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策划跟进项目招商,确保年内新落地亿元项目2个以上。加快进度建设项目。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抓好年度安排的重点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好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细化项目投资强度、建设期限等方面的协议约定和制约措施,强化跟踪督查,增强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和履约意识。
三、持续提升,有效提升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基础、有条件、有后劲的工作领域,着力培优扶强,全面提升,实现赶超和进位升级。
1、提升新农村建设。按照“二十字”(23)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特色集镇建设。抓好朱口市级中心镇建设,争创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深入推进以“三个一”(24)为主要内容的集镇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区、观光农业区、休闲旅游区等板块,逐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组团。改善农村综合环境。在巩固提升各类示范村建设的同时,综合运用库区后期扶持等政策,逐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完善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争创一批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文明村。继续实施院内、“四旁”(25)绿化工程,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上清溪公路、江坑至大龙(一期)公路改造,实施金溪流域三期防洪工程,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推进农村通讯网络改造升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2、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挖掘优势、落实项目、完善政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6)和“新网工程”(27),引导华兴超市等商贸龙头企业向小区、村镇延伸布点,建设“农超对接”型蔬菜基地500亩以上。鼓励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入驻泰宁,加快推进与旅游业相配套的精品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专业街区规划建设,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公路港”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流通新业态,壮大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有序发展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做大消费总量。做活旅游购物,发展“夜色经济”(28),提升“一台戏”(29)文化内涵,增加旅游娱乐和休闲健身项目,挖掘游客消费潜力。扩大旅游、通信、体育等时尚消费,有序推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3、提升生态环境。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三维立体整治。让青山葱郁。大力推进“四绿”工程(30)和工业园区、通道建设等工程创面的生态修复,高标准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推广禁柴改燃(31),严格控制林木采伐,严厉打击盗砍滥伐和收购赃木行为,加大森林病虫害除治力度,争创国家森林县城。让清水长流。加强际头水库等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抓好上清溪、金溪、朱溪、北溪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和重点村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强化石板材等矿山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户用沼气池管护水平和使用率,减少工农业污染源。让景区彩化。大力推进城乡主干道和城区、景区一重山林分改造,大量种植阔叶树种和开花树种,营造四季花开、处处皆景的自然生态景观。在景区沿线和游览线路重要节点播撒花种,增设植物造型景观小品,提升景区的景观效果。
 四、着眼民生,改善民生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和谐共享,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1、繁荣社会事业。争创福建省教育强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医院综合大楼建设,支持县中医院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组建泰宁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新增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巩固国家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持续提高文明行业、文明景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水平。推进全民健身,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六五”普法(32),促进国防和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工商联、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全面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全面促进创业就业,突出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输转和就业指导,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00人。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完成社保“一卡通”(33)项目,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养老保险等各项制度,拓展个私企业职工“五险”(34)覆盖面。完善县福利中心服务功能,加大低收入群众、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保障青少年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全面落实上级民生政策的同时,集中财力抓好保障性住房、“菜篮子”工程、城区安全饮水、城市公共交通、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性保险、社会安全管理、幼儿园建设、“造福工程”(35)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3、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行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模式(36),推进和谐征迁,严格落实信访事项“路线图”(37),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和物价基本稳定。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防汛抗旱、疫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避灾点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塑造形象,展示形象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落实力和公信力。
1、增强执行力科学决策促执行。健全完善政府科学决策机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特别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确保决策更贴近民情、体现民愿、顺应民心,夯实决策执行的群众基础。敢于担当促执行。要守责、尽责,全面执行县委决策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要负责、担责,有效突破条条框框束缚,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形成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执行风格,提高行政效率。开拓创新促执行。推进政府机构“三定”(38)工作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加快建立起便于执行的体制机制。
2、增强落实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加快知识更新,善于消除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中的不利因素,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研究分析和创新落实的实践能力。凝聚抓落实的合力。增进班子团结协作,强化部门步调统一,凝聚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力量,形成牵头部门全面协调、配合部门主动支持、经办人员具体落实的协作机制,确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健全抓落实的机制。健全完善目标管理、高效运作、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把得准、扛得起、抓得紧、干得好。
3、增强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县人大的法律、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事务。坚持诚信执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着力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说到做到、有诺必践,树立政府诚信形象。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源头防治腐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深入推进政风行风整治,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为民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泰宁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迈向新的发展征程,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实现泰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安养休闲小城”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