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供销社“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0-09-29 16:40
泰供〔2010〕17号
泰宁县供销社“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履行和发挥供销社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承担起供销社在农村经营领域中物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责任,积极在农村流通服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供销社的职能和实际情况,制定供销社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和省、市社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发展大局,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新型现代农村流通网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实行开放办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结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步骤
1、发展目标:
--发展经济。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年均递增10%。
--提升服务。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农民行业协会1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农资店、农家店、农家超市)40个。
--健全网络。健全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络。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1个,农资物流配送中心1个,在上青、新桥、朱口等供销社建设农资经营场所和仓库。
2、战略步骤:2011年,在上青、新桥、朱口等供销社建设农资经营场所及仓库;2011年-2012年,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2012-2013年,建设县级综合维修服务站及县农资物流配送中心;2014年,完善农副产品、烟花爆竹等服务网络;2015年,各项规划任务基本完成。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新网工程”,健全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1、建设农资经营服务网络。
一是建设基层供销社经营场所和仓库。由于洪涝灾害原因,供销系统农资仓库和经营场所损坏和倒塌了不少,再加上乡镇规划拆迁,急需在上青、新桥、朱口等供销社重建经营场所和仓库,我社计划在2011年,新建上青、新桥等供销社农资经营场所和仓库。
二是建设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因城市规划拆迁,我县农资公司即将面临一无门市部二无仓库的局面,为解决我县农资公司这一难题,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我社申请建设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地点位于丰元工业园区,距离在建的向莆铁路泰宁站500多米,项目用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2500㎡,总投资2300万元。
2、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根据县政协提议和我县旅游城市发展需要,我社拟在2011—2012年牵头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把城区废旧回收企业集中一起、统一管理。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用地面积约50亩,设四大功能区,即:交易区10亩、仓储区20亩、拆解区10亩、管理区10亩,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3100万元。
3、发展与完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强化烟花爆竹归口经营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建立起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深化烟花爆竹经营体制的改革,搞活经营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烟花爆竹市场秩序,切实搞好烟花爆竹的归口经营,争取“十二五”期间年销售额以5%递增。
4、完善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络。继续加强“万村千乡”农家店管理,坚持发展经营网点,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办农家超市,完善农村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络。
(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发展
1、大力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建设。
一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我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采取与乡(镇)政府共同引导,由基层社领办、农民自办、农村能人领办等方式,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把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衔接农户与市场及龙头企业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十二五”期间,争取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0个,带动周边农户2000 户,助农增收1000万元。
二是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围绕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烟叶等重点特色产品,围绕发展我县藤、锥、笋、茶、鸡五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从各自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出发,积极引导发展各类行业协会。
三是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综合服务社是供销社服务功能向村庄延伸的重要方式,主要依托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及农家店等,采取与村委会联办、吸引社会能人合办等形式发展综合服务社。主要在“综合”上做好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满足农民之所需。
2、坚持开放办社,扶强社有企业发展
坚持“开放办社,合作兴社”的方针,采取参股入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社会企业加入供销社为农服务事业中来,增强企业实力。结合供销社行业特点,继续做强做大农资服务工作,要求农资公司上与省福农农资集团公司合作,下与基层供销社合作,坚持走联合发展道路。坚持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状元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在流通服务领域上寻求合作伙伴,在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方面有所突破。
(三)扩大服务平台,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1、建设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站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社关于全省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0〕20号),要求我县2012年建设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站,作为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具体由供销社承办。我社拟于2012年在汽车维修城旁(桂花新村附近)建设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1000㎡,建筑面积430㎡。
2、完善农副产品信息服务平台
以县农副产品信息中心为基础,继续发展信息站5个,发展信息服务点30个,发展信息员30人,建立起覆盖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购销信息数据库,积极采集农业科技、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价格行情等方面信息,并在网上及时发布,有效地为农民服务。组织农产品进超市、进市场,加强与省内外加工企业联系,为农户开辟销售渠道。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做好农超对接及网上购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保障措施
1、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在农村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农民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经济组织相继涌入农村市场,抢占阵地。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供销社能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加快发展、壮大自我,这决定着供销社的前途和命运。不发展就将被取代,不发展就将被淘汰。因此,全系统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在发展中巩固地位,在发展中壮大自我,在发展中重塑形象。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形象化、岗位化、制度化、成果化。改革与发展是供销合作社长期的战略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年度考核,按照供销社总体目标与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机制,把目标逐一分解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坚持“开放办社,合作兴社”的方针,把开放办社作为增强系统实力,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重点工作来抓,吸纳社会上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中介组织、个体经济大户、经纪人和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现有的基础上,用合作社的理念、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重塑合作经济的组织体系和现代网络业态。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好招商引资各个环节上的工作,充分调动全员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把招商引资工作与推动供销社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自身的优势项目,优良的投资环境,优秀的工作作风,吸引客商前来投资。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八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