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县的直达资金有哪些,支出进度如何,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中央财政下达我县直达资金主要包括三部分:列入正常转移支付增量资金,列入特殊转移支付部分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县财政第一时间下达给预算单位,单位加快拨付,截至12月底,支出进度达98.3%。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直达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基层做好“六稳”、“六保’等工作。我县直达资金重点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帮扶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以及保基本民生、保就业、保基层运转,有效地缓解了县库款紧张的状况,有利于为企业及困难群体纾难解困,对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起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这些资金的下达对于我县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中央财政下达我县的直达资金,对我县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落实减税政策形成了减收,中央财政通过安排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较好弥补了我县一般公共预算的减收,增加了地方财力,让基层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时没有压力和后顾之忧,有力支持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稳定复苏。另一方面增强基层保障能力,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2020年,受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财政收入形势严峻,同时,支持“六稳”“六保”、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支出需求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基层“三保”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后,县财政部门统筹直达资金和自有财力,增强了“六稳”“六保”特别是基层“三保”的保障能力,为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三、为了确保这些资金及时、准确下达基层,我县财政部门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答: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指定财政相关业务股室专职人员为直达资金在线监控员,具体负责直达资金指标业务办理、资金拨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等工作,并建立AB岗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衔接。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及时传达政策精神,将相关政策及时、全面、准确传达到预算单位,确保资金规范有效使用,真正发挥惠企利民作用。三是紧抓常态监管。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对直达资金实行全流程、全链条监控,实时跟踪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紧盯资金流向,发现疑点,“一对一”紧盯整改,确保直达资金有力有效、安全到位。
四、监管是做好直达工作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哪些?
答:为了确保直达资金用在刀刃上,财政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确保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做到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到哪里。
一是全链条、全过程的跟踪。对直达资金实行单独标识,资金监管贯穿到资金下达、拨付和使用的全环节,从源头到末端,到企业到居民,全过程的信息留痕,确保账目清晰、流向明确。
二是建立实名台账。掌握被帮扶企业和个人受益情况,让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急需最困难的地方。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结合不同类型的资金,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设置预警规则,预警规则既是对不规范操作的提示,同时也是给正确使用资金的明确指引,确保资金规范使用。
五、目前我县的直达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基层和群众对这项工作的反响如何?
答:中央直达资金直达基层单位、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为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交通等民生事业发展投入的不足,解决了当前基层面临的疫情防控、基本民生保障等困难,弥补了因疫情冲击形成的财力不足。基层普遍反馈,直达资金的下达,为基层应对疫情冲击、纾解暂时性困难送去了“及时雨”“雪中炭”,表示要严格按照直达资金监控和使用要求,将直达资金用好落实好,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六、据了解,直达资金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对此,我县在建立健全直达资金常态化机制上有哪些举措?
答:直达机制极大丰富了“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箱,推动宏观政策与微观需求紧密结合,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到基层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2021年中央将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我们将按照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财政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落实,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更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认真总结直达机制的成效做法,完善配套措施,推动直达机制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建立健全直达资金常态化监控机制。
二是强化系统支撑。落实财政部系统升级改造相关要求,拓展分析、预警功能,推进部门间数据开放共享对接,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强生产系统与监控系统的数据对接,精准发挥支撑和助推作用。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适应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和构建常态化监管机制要求,加强对具体经办人员的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提高操作准确性,提升各项业务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标识码:3504290001闽公网安备:35042902000001号闽ICP备09005772号
地址:泰宁县和平中街25号 电话:0598-7832337(仅受理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主办:泰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泰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