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建置沿革
时间:2015-12-17 10:44

【西汉至五代时期建置】泰宁因地处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杉岭山脉之阳,又称“杉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初,为闽越王无诸领地,汉代末年隶属于孙吴建安县校乡。三国时隶属建安郡绥安县,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绥安县改为绥城县,隋代开皇十三年(593年)绥城县并入抚州邵武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绥城从邵武析出,重设绥城隶属建州(今建瓯)。贞观三年(629年)废绥城县,并入邵武后改称金泉场。高宗乾封二年(667年)金泉场析出部分另置黄连镇,析出后金泉场辖地为泰宁、建宁两县地及明溪一部分。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金泉场从邵武析出转属将乐县,改称金城场(场的治所移至今泰宁)。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金城场地分置归化(即今泰宁、包括明溪一带村落)、黄连(即今建宁)二镇,归化镇属建州。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废归化镇为归化场。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归化场为归化县,隶属建州。
宋元明清时期建置】宋代(960-1279年)属福建路邵武军。宋元丰八年(1085年),邑人叶祖洽状元拜托张汝贤奏请朝廷更改县名。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以为该县习俗淳厚,文风鼎盛,遂将孔子家乡阙里府号“泰宁”赐为新县名。元代属于邵武路。明清时期均属于邵武府。
中华民国时期建置】民国初期(1912年)废邵武府,改属北路观察使署,后改建安道,泰宁隶属建安道。民国17年(1928年)废建安道后,直隶福建省政府。
泰宁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1934年)为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隶属闽赣省。民国20年(1931年)6月7日,泰宁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7日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民国22年(1933年)10月25日,泰宁成立苏维埃政府,存续至民国23年(1934年)7月。
民国23年(1934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占泰宁,先后隶属第九(邵武)、第七(长汀)、第三(建阳)、第二(南平)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建置】1950年2月9日泰宁解放后,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南平专员公署)管辖。1970年6月,划归三明专区。1983年4月起,隶属三明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